提起屏風,你會想到什么?
是山間清風好友對坐品茶,是燭光后若隱若現的人影,亦或是紅木家具旁的硯臺筆墨。
作為裝修中最容易被忽略,搭配好了卻格外出彩的家具,屏風正與更多元的風格融合碰撞出新的軌跡。
打破了對屏風的固有印象。
“最熟悉的陌生人”
屏風最早出現在西周,至今已經有3000年的歷史。
從滿足擋風圍合等基礎需求,到裝飾圖案增添觀賞韻味,經過漫漫歷史長河的浸染,屏風一路從“天子當屏而立”的帝王權利象征,走進了普通人的家中。
中國古代屏風,材料主要有木、竹、紙、絹、漆,采用雕、刻、漆、繪等傳統(tǒng)手藝,重現山水、人物、花卉等圖案,有時輔以詩句、字畫,兼具美感和收藏價值。
傳入歐洲等國家地區(qū)后,屏風獨特的姿態(tài)和自帶的文化底蘊,先是征服了挑剔的貴族階層,而后又與當地的歷史文化交融,分化出不同流派,受眾群體也逐步擴大。
如今的家居設計中,屏風更多被視作為具備裝飾性功能的軟裝。
在中式、新中式中最為常見,其次則是法式中國風、中古風、南洋風等。
但屏風的探索邊界,并不局限于此。
它就像舒展的畫卷,有著海納百川的包容度,允許不同文化、各類風格以它為載體恣意生長。
進可高調張揚,為空間氛圍定調;退可素面沉穩(wěn),甘當配角烘托點綴。
傳統(tǒng)材質之外,金屬、亞克力、玻璃、皮革等元素的加入,也煥發(fā)出屏風現代摩登的活力。
無限的塑造潛力,正是越來越多藝術家設計師青睞它的原因。
屏風的身影,在許多頂奢品牌、流行雜志、影視布景中頻繁出現,成為縱橫時尚圈的icon。
屏風, 造景才是決勝點
對屏風的形制分類有基礎了解,是把它運用好的前提。
按外觀形制劃分,屏風主要有"座屏"(也稱插屏)和"曲屏"(又稱折屏)。
座屏指插在屏座之上的屏風,有獨扇和多扇的不同類別。
折屏專指可以折疊的多扇落地屏風,屏面多為雙數,最少為兩扇或四扇,最多也有十扇、十二扇的。
另外還有掛在墻上的"掛屏",除常規(guī)的方形外,也有扇形、桃形、梅花形等異形的。
小規(guī)格的座屏可以再細分為擺在書桌幾案上的“桌屏/硯屏”,放在炕上的“炕屏”,遮擋蠟燭的“燈屏”等。
要想最大程度用屏風改變空間氣質,還是要在風格更多樣、選擇更豐富的曲屏和座屏中下功夫。
室內使用的情況下,通常擺放在玄關、陽臺、書房、臥室、客廳等區(qū)域,起到分隔空間、遮亂遮丑、氛圍造景等作用。
其中氛圍造景這一項,是讓屏風從普通家具脫穎而出的決勝點。
墻面之間的拐角處,擺上一面屏風,可以模糊區(qū)域分隔的生硬感,形成更順暢的鏈接。
一種是只占角落,和沙發(fā)背景墻/電視背景墻聯動,視覺上延伸出去。
另一種是放在陽臺中心。陽臺上的家具綠植是前景,屏風是中景,窗戶是后景。
這類推薦選擇清透款式的屏風,既能最大程度減少對采光的干擾,又能形成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朦朧感。
同樣,在小空間內部,如果想要把屏風擺放在區(qū)域之間作為間隔,也不建議購買大而實的款式,容易讓整體顯得逼仄狹窄。
除了鏈接區(qū)域,屏風的氛圍造景,也常被運用在單面的墻上,以此來豐富立面的層次。
如今流行的“輕硬裝,重軟裝”,恰好為屏風的單面墻造景賦予了充分的發(fā)揮空間。
擺放位置之外,屏風的高矮有別,塑造出的氛圍也不盡相同。
在法國著名的室內設計大師Jean Michel Frank的作品里,1.5m以下的矮屏風和白墻、椅子、掛畫相結合,輕巧地綻放出了生活中的藝術感。
取骨,去血肉,留意境,作為有著厚重歷史的古物,屏風沒有被時代拋下,反而絲絲合縫地融入了現代的審美。
如今,它更像是一扇鏈接古與今的窗,通過它,我們得以管中窺豹,窺見它見證過的繁華與衰敗。
有一家深愛裝修業(yè)主好評的公司,而你卻從沒聽過?
為什么不去看一看呢?
以上就是本期最被低估的家居--屏風的全部內容了,更多裝飾裝修資訊歡迎關注湖北千源世家裝飾公司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