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(fā)現(xiàn)一個問題,有時候斥巨資購入大量實木家具,卻并沒有讓家顯得高級。
因為很多時候實木家具自帶一種自然氣息,讓人容易親近,不高級,不一定是壞事。
畢竟如今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多元化,高級已經(jīng)不是現(xiàn)代人的唯一追求,很多人都想掙脫風格的桎梏,裝出獨一無二的家。
但不考慮風格,功能規(guī)劃和審美品味之間就存在一個gap,不知道該這么跨越,考慮到材質是影響家居氛圍最重要的因素之一,我想嘗試換一個切入點來代替常規(guī)的風格探討,那就是:
材質的距離感
距離感,顧名思義,原本是心理學范疇的詞語。
人們常說“距離產(chǎn)生美”,著名的“刺猬效應”描述了這一命題:刺猬在天冷時彼此靠近取暖,但為了避免相互刺傷,它們又不能離得太近。
刺猬效應強調的是人際交往中的“心理距離效應”,既不凍死,也不扎痛,就像人與人之間既有相互關懷,又有明晰的界限,這需要對距離感有相當精準的把握。
從心理學角度,探討距離感是“人和人的關系”,距離感構建出安全的內心。
而裝修環(huán)境,同樣有距離感,主要提現(xiàn)在材質的情感表達。
比如看到反光大理石的地面,就自然聯(lián)想到酒店大堂,這種一絲不茍、板板正正的材質,很容易讓人心生戒備。
而看到原木、藤編、棉麻織物等元素,腦子里不自覺浮現(xiàn)溫馨的家居場景,天然又易獲得的材質,總是讓人不自覺的感到放松。
下面兩張圖,明明是“一模一樣”的兩張沙發(fā),就因為材質不同,帶給我們的感受,幾乎是天差地別的。
上圖雖然是方形的,卻給人舒適安心的感覺,很想躺在沙發(fā)上rua靠包;而下圖這款就高冷多了,仿佛坐上去都要小心翼翼的,生怕壓出一條褶皺影響畫面的高級效果。
圖源:淘寶
在造型、空間、布局都很相似的家居場景中,單單是材質不同,就足夠表達出親近或疏離的不同氛圍,天差地別。
我們提出“裝修距離感”的感念,一方面可以對宏觀環(huán)境有更升華的認知,另一方面也更加能從細節(jié)上關注每個角落的材質距離搭配,更好地營造出想要的氛圍。
氛圍第一
裝修時不應該首先考慮風格,而是先考慮家里的氛圍。
試想一下,我們想要某種風格的時候,真的就是想要這種風格嗎?
• 到底是想要新中式、復古風,還是想要追憶過去的文化印記;
• 到底是想要北歐、日式風格,還是想要悠閑自在的交流空間;
• 到底是想要法式、美式風格,還是想要浪漫或隨性的生活態(tài)度。
我們有時候是把喜歡的裝修風格,與向往生活方式聯(lián)系在一起,殊不知這樣做很容易形式大于內容,最終舍本逐末。
你想要的家,是時髦高級,還是溫馨自在,不一定要考慮風格,只關注氛圍營造、場景規(guī)劃就可以了。
距離感營造個性
氛圍的營造,離不開不同的距離感的材質的搭配,所以把握好材質距離感,比風格更重要。
考慮清楚想要的氛圍之后,利用材質所表達的不同距離感進行設計,比一味追求北歐、日式、現(xiàn)代等刻板風格標簽,更具趣味性,更有個人特色。
距離感,遠和近
前面說過,不同材質,給人的距離感是不同的。
下面我們來看一看,如何判斷一種材質的距離感是遠是近,以及如何應用這種距離感。
距離感遠的材質,包括金屬、玻璃、石材、巖板等等,這些材質的共同特點,是觸感很冰冷,它們往往不存在于自然界中,是被人為制造生產(chǎn)、提煉加工出來的。
即使其中有些材質存在于自然界中,也離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也很遠,像是石材,一般不會出現(xiàn)在傳統(tǒng)的民居室內,需要從山上開采出來。
大理石開采現(xiàn)場
▼
這些材質的表面,往往摸起來沒有任何澀感,非常非常光滑堅硬,表面沒有任何肌理,細膩到有反光,這種材質給人的距離感通常比較遠。
硬度越高,距離感就越遠,玻璃花瓶看起來就比瓷瓶要更高冷,這是因為玻璃通體硬度高,而瓷器只有最外面一層釉面能達到相當于玻璃的硬度。
距離感遠的材質,適合打造高級感,營造出一種“不可褻玩”的疏離,所以距離感遠的材質和輕奢風、極簡風比較搭。
雖然我們不囿于風格,但是使用遠距離材質,必然會帶有輕奢或極簡等風格的影子,但是會更加個性化。
木地板、地毯、藤編、布藝等毛茸茸的東西,給人的感覺比較親近,這些就是距離感近的材質。
近距離材質的共同特點,是表面呈現(xiàn)出漫反射的光澤,從視覺效果到觸覺感受都柔和到不行。
它們大多保留了天然的紋理或質感,而天然材質自身組織結構形成的機理,自帶舒適的感覺,可以與我們很貼近。
距離近的材質,適合打造溫馨、自然的家居風格。
多說一句,除了材質之外,色彩和形狀也對距離感有很大影響,暖色近,冷色遠,弧形距離近,筆直的線條和角距離遠。
墻體倒圓角+表面暖色調,距離感很近,家更舒適自在
▼
圖源:云深空間
變化的距離感
自然界和生活中越常見的東西,距離越近;越不容易看到的材質,距離越遠,不僅是材料本身,它的排布序列,也同樣影響著距離感。
哪怕用同樣的線,不同織法織成的布,體現(xiàn)出的距離感也是不同的。
同樣的磚用不同排列形成的花紋,藝術漆用刷子刷出不同的筆觸,距離感都不同。
除了不同排列組合能帶來材質距離感的變化,距離感的遠近還是一個相對概念,舉個簡單的例子,木地板和瓷磚相比,距離感是近的,和床品相比就遠了。
我們在搭配不同距離感的材質時,要注意對比和調和,如果距離感遠的材質做一些柔化,距離感近的材質整形成光滑表面,都能弱化其本身的特點,讓距離感的差別縮小。
下面這個空間,木地板無縫密拼成為一個光潔的面,距離感稍變遠;硬冷的餐桌做成不規(guī)則弧形,距離感拉近,空間的材質富于變化,又和諧統(tǒng)一。
距離感的遠和近之間并不是一成不變的,還可以相互轉化。
原本恢弘莊嚴的皇家園林,經(jīng)過歲月的洗禮,會變得平易近人;紅磚墻在西北的風沙環(huán)境之下,距離感也會越來越近。
遠近無優(yōu)劣
材質所表達的距離,是由由它們不同的肌理、色彩、質感造成的,距離感的遠近沒有優(yōu)劣之分,關鍵看你想要什么樣的家。
需要注意的是,大部分小戶型適合用距離感近的材料,因為面積小就意味著空間上的距離近,比如墻距小、層高矮。
空間小和距離近,邏輯上看就非常順暢,質感和空間得到協(xié)調統(tǒng)一。
打造近距離的空間感受,除了多用實木、布藝,也可以嘗試用藝術漆和壁布,豐富的肌理可以增加漫反射的條件,讓空間的距離感更近。
接觸距離≠材質距離
我們和構成居室的材質之間,存在真實的距離:踩在腳底下的地面距離遠,手能觸摸的桌子、柜門距離近;眼睛看到的背景墻距離遠,能坐、躺、臥的沙發(fā)和床距離近。
距離從遠到近的順序,大概是:踩在腳下的>只能看到不會摸的>手會接觸的>接觸面非常大/能把人整個包裹的。
這種客觀存在的真實接觸距離,一般來說要選擇符合邏輯的材質,也就是地面選距離感最遠的材質,桌椅板凳選近一些的,沙發(fā)和床不必說,織物的距離感是最近的。
如果把距離遠的位置,用距離感近的材質,就會得到親切感。
目之所及全是近距離材質,親切感滿分
▼
圖源:某書@小君
反之,距離近的位置,用距離感遠的材質,空間則會呈現(xiàn)高級感。
與皮膚接觸的餐桌椅,都是平整硬朗的表面,高級感呼之欲出
▼
圖源:酉言設計
距離感的混搭,可參考這幾條:
• 地面原本離我們最遠,用木地板就能一下子溫馨起來;
• 木沙發(fā)就沒有布藝沙發(fā)那么令人放松;
• 茶幾、餐桌離我們很近,用巖板或金屬材質,不僅時尚度得到提升,距離感也增加了。
距離不擰巴
有些時候,視覺感知的質感會存在欺騙性,和觸覺感知的質感之間有偏差,比如一個看起來柔軟的東西,實際上可能堅硬無比。
建議大家,盡量不要妄圖用這種視覺欺騙性做文章,視覺和觸覺統(tǒng)一才能更加和諧。
每次一看到木紋磚,或者板材仿石材,我都從心底里覺得別扭。
不深究原因,只有一個字——擰巴。
無論是明明應該冰硬偏遠的瓷磚,做成距離感近到可以“肌膚相親”的木紋;還是本該有木制溫厚觸感的柜門,印上高冷的大理石紋,都是丟掉自身優(yōu)勢的畫虎類犬。
運用好距離感,可以營造出想要的家居氛圍,讓家更符合自己和家人的期待。
最后,雖然材質的距離感有遠近、無優(yōu)劣,但我個人還是更推薦大家盡量多用距離感近的材質。
作為文明的現(xiàn)代人,人與人之間總是體面的保持著比較遠的距離感,小小的家似乎是唯一能卸下所有防備的地方。
比起遠距離材質擅長的高級感,溫馨的近距離環(huán)境,顯然更能撫慰人心。
以上就是本期為什么高級的家,都不用實木家具了?的全部內容了,希望能幫到大家,更多裝飾裝修資訊歡迎關注湖北千源世家裝飾公司。